首页 / 资讯中心 / 趋势研究/网约车新政已出 “快车”未来能走多远

网约车新政已出 “快车”未来能走多远

发布时间:2016-12-07 分类:趋势研究

目前,在各地网约车新政征求意见纷纷出台的情况下,国内的网约车未来的发展也逐渐出现分水岭,可见未来网约车的发展趋势已经开始明朗起来。

据了解,11月28日,滴滴快车低调开启涨价模式,起步费由0.99元每公里上调至1.5元每公里,时长费由0.45元下调至0.33元分钟。收费标准已经无限接近传统出租车的运价。这个涨价的方案,已经预示了滴滴快车转型的艰难。

滴滴陆续推出的各板块业务中,滴滴快车无疑是争议最大的,因为其类似“黑车”的运营模式直接撬动了出租车行业那根敏感神经,也因其低价低质低成本的经营撕下了“专车”自恃的高贵面具。甫一诞生,快车就陷入与传统出租车的贴身肉搏战中,直到网约车合法化的一纸新政到来。

不过,网约车新政对于网约车“差异化服务、高品质运营”的定位,无疑是给滴滴快车这类低端网约车下达了死缓判决书。上个月曾有传言,滴滴一轮涉及千人的大裁员已经启动,而“重灾区”,正是滴滴快车板块。

几乎拖垮传统出租车行业曾经辉煌

滴滴快车并非滴滴进入出行市场的第一个业务。2013年前后,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滴滴(彼时还叫“嘀嘀”)、快的、打车小秘、搭车宝等打车软件如同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最多时多达几十款。

打车软件以其独特的互联网入口特性迅速博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大量资本热钱纷纷涌入,就连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一致看好“专车”的光明前景。一波攻杀下来,滴滴坐稳了“专车”市场老大地位,与快的的情人节“闪婚”,更是一度陷入“垄断”争议之中。

“专车”本是一个象征权力地位财富的特殊概念,可在打车软件那场旷日持久至今未绝的“烧钱”大战中,“专车”不可思议地同时贴上了“低价”与“优质”的标签,让乘客用坐出租车的钱就能享受更高级的享受。这种“砸钱开路”的竞争模式自然引起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反感与抵触,但“烧钱”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加上“专车”门槛较高,与传统出租车的市场竞争上很容易“错位”,擦抢走火虽经常出现,基本在可控制范围之内。

与“专车”寻求差异化竞争相比,快车的出现则是彻底点燃了对立情绪。由于快车在车型、价格等方面与传统出租车定位完全相同,在出租车驾驶员眼中就是“不交份子钱”的出租车,甚至直接视为“黑车”。由于经营成本上的巨大差别,传统出租车的市场份额大减,驾驶员收入大幅下降,行业不稳定事件频发。

与此同时,滴滴快车开始大规模的“跑马圈地”,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逐渐从线上向线下扩张。在借助私家车开拓市场之后,为了规避营运风险,滴滴快车开始倾向选择与地方租赁公司合作,通过以租代购、分期购车等形式延揽网约车司机。尽管是通过软件叫车派单,但在线下经营模式上,已与传统出租车公司基本无异。

更为重要的一步棋则是对优步中国的收购。就在国家网约车新政出台后几天,8月1日,滴滴宣布与优步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收购优步在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由于优步在中国并非走高端路线,基本上以低端网约车为主的快车模式,这笔收购曾经被外界视作滴滴垄断快车市场的一次尝试。网约车低端化政策空间被压缩致命打击

网约车新政的推出,让中国成为全球首个网约车合法化的国家。然而网约车的落地之路,注定不平坦。特别是滴滴业务单量最大的快车,面临可能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国家网约车新政明确了网约车的定位,那就是“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车型要高于地方主流出租车的标准。基于这一点,不论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是以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为主的二线城市,都对网约车的准入车型进行了限制,普遍以2700毫米轴距的B级车为标杆,车辆价格也至少达到12万元,与7万-8万元的出租车拉开了很明显的差距。

很明显,用网约车的准入标准来规范,那么市场上现有的快车基本上将“全军覆没”。高于出租车的成本,低于出租车的收入水平,很多司机包括滴滴的线下公司也明白,这个规则下肯定没法玩。

如今,各个地方的网约车细则尚在征求意见中,滴滴还有不少线下车辆公司呼吁放宽对车型的限制,至少应该设置缓冲期,否则这些车辆很可能继续停留在市场上,成为难以管理的“黑车”。

“对于快车来说,网约车的政策空间已经非常小了”,一位分析人士认为,网约车新政将网约车定位于高档出租车的思路很明确,如果按照快车的标准来配置网约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与传统出租车的同业竞争,这对拥有合法准入资质的出租车来说是不公平的。当然,从加快巡游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的思路看,传统出租车将来肯定也会有改变,这个行业也会有从事快车业务的公司与个人加入进来,但要走合法的程序,而不是单独为其制定一套规则。

租赁车公司应顺应政策转型前路何在

网约车新政面向低端收紧已成事实,对于线上的滴滴来说,毕竟只是出行业务的一个板块,实在发展不下去无非“断臂疗伤”。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线下的那些不符合新政条件的“快车”了。

据报道,济南目前与滴滴合作的租赁车公司有18家,车辆总数在1200辆左右,这些车绝大多数都是七到八万元的轩逸、世嘉、桑塔纳、捷达、凯越等,基本上没有B级车。“车砸手里了,下一步就看怎么出手了,看着挽回点损失”,济南某租赁车公司一位经理有些沮丧地说,他的车大多是贷款买来的,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有不少司机上门来退租了。

一济南交通部门人士看来,租赁车公司目前遇到的窘境完全是一种投资失误,“政策还不明朗就着急赌上身家,这种投资成功后的获利空间得有多大?”

当下,国内网约车新政普遍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不少与滴滴合作的租赁公司都在寻求出路,在低端车型成为“禁区”的情况下,设置一定时间缓冲期成了最后的希望。不过在上述人士看来,国家对于网约车的态度是积极和提倡的,关键是要符合政策,像神州及易道等以高端专车为主的公司,正在加紧在未来的网约车市场上“跑马圈地”,网约车市场对准驾车辆的需求也在一点点释放,能否抓住机会加快转型,或将决定这些租赁公司未来命运。

巡游车网约车为

“融合”赛跑市场选择

国家网约车新政出台的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调合传统出租车即巡游车与新兴网约车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便是融合发展。作为出租车的两大形态,巡游车与网约车各有其优势,谁来融合谁恐怕一时很难讲清楚。有一点可以明确,当前巡游车与网约车尚且无法独立支撑打车市场,“竞争中的融合”很可能决定未来打车市场的格局。

网约车依靠线上APP起家,这个信息匹配优势立马让靠巡街揽活的传统出租车陷入困境。不过,这个优势随着传统出租车同样转战“线上”而在一点一点缩水。网约车新政中明确提出鼓励传统出租车通过电召服务方式提供经营服务。近日,济南本土打车软件“爱召车”重启,将为济南8000多辆传统出租车提供线上服务,实现传统出租车的转型升级。

网约车与巡游车的融合也在悄然进行。滴滴前不久确认了已与国内多个城市的超过150家出租车企业展开合作,探索多元化融合发展之路。滴滴会考虑在现有的“抢单模式”基础上推出“智能派单”,让出租车承接网约车订单。从供需上来分析,这些订单将很可能来自原先的快车用户。

由此可见,由于滴滴快车已经面临政策风险较大,滴滴继续以原有模式跟进的可能性不大,线下合作车辆的前景并不乐观。从滴滴方面来看,快车是用户基础最广的板块,承担着为软件引流的重任,如果快车业务急剧缩减,滴滴很可能加大在出租车及城市其他出行业务的推广。经过多年培育,滴滴代驾、大巴等其他板块正在逐渐成熟,专车市场也在持续扩张之中,有朝一日滴滴彻底将快车板块剥离,也不足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