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网约车新政:为何打车“两难”或“回潮”呢?

网约车新政:为何打车“两难”或“回潮”呢?

发布时间:2017-08-23 分类:行业资讯

网约车的出现,为缓解城市的打车贵、打车难这“两难”做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人们喜欢网约车,就是因为其方便、快捷,就连价格都比较便宜,服务态度也不错。叫一辆网约车,即便是在很大的城市,也仅是几分钟的事。在各地网约车新政出台前,网约车曾被视为“一股清流”,期待它能倒逼传统出租车领域深化改革,打破行业垄断,产生“鲶鱼效应”,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效率,为民众提供更多物美价廉服务的有益补充。

网约车新政:为何打车“两难”或“回潮”呢?

令人遗憾的是,看到网约车风生水起,使传统出租车的利益受到威胁,也由于网约车自身出现的诸多问题,管理者坐不住了,于是出手干预。当然,规范网约车,不仅是出于“保护”传统出租车的目的,而是要使网约车变得更安全,更符合城市交通通行的要求,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各地随后出台的网约车新政,几乎都采取了绝不宽容的态度,尤其在大城市,把准入条件抬得畸高,以至于准入资质苛刻得令人望而却步。例如,“京籍京牌”或“沪籍沪牌”之类,至今仍争议不断。

而如今,133个城市公布了网约车新政,可是打车贵、打车难“回潮”了。这直接证明,网约车新政的实施很不成功。而且,即便是“京人京牌”了,但就像记者在北京采访时发现的,不少网约车虽然在软件中显示为北京牌照,但实际运营车辆依旧是外地牌照,还有的司机通过租赁车牌的方式从事网约车工作,非京籍的司机仍能接到平台的派单。这充分说明,网约车新政被“架空”的事先猜想被坐实。

说一句难听的话,还多亏了“监管缺失,新政落地不顺”,要不是这些在网约车新政实施后,依然选择无资质经营,各城市的打车贵、打车难,比现在还会严重。也就是说,如果抽掉那些无资质网约车对缓解城市打车贵、打车难做出的贡献,打车贵、打车难就不仅是“回潮”的问题了,而是情况比以前还要糟糕。再说得细一些,正是网约车甚至无资质网约车在为城市缓解着打车“两难”——当然,无资质网约车上路是违反各地网约车新政的。但这就是明摆着的事实,谁都无法否认或回避。

在各地网网约车新政,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网约车新政出台后,不少人,甚至包括一些专家都表示,这是出租车改革的“倒退”。事实证明,各地网约车新政的出台,并没有使打车“两难”缓解,反而使“两难”更难。而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就考验着管理者智慧。交通部数据显示,目前有130余家网约车平台公司拟开展网约车业务,有19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已在相关城市获得了经营许可,但各地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只有10万本。截至去年12月,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2.25亿,网约车“空心化”加剧。

有专家称,要理顺关系,才能使三方,即政府、平台和公众协作共赢。然而,网约车新政难落实,就在于门槛太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还有专家建议,要通过监管形成无形的手,来调节网约车行业。但这些看来都不算靠谱。诚如交通部深化出租汽车改革首席专家徐康明所言,打车难的情况还是会出现的,但如果充分发掘城市运力,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那么,如何挖掘潜力?愚以为,适时调整网约车政策,及时修改不适宜措施,才是根本。否则,死守目前的网约车新规,期待中的“共赢”,恐只能是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