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人车不符”应成网约车监管着力点

“人车不符”应成网约车监管着力点

发布时间:2017-06-26 分类:行业资讯

当前,网约车出行是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极大地缓解了居民出行难、打车难的问题,广受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青睐。2016年3月28日,艾瑞咨询发布的 《2016年中国移动端出行服务市场研究报告》就显示,早在2015年年底,中国移动端出行服务用户乘客数量总计接近4亿,达到3.99亿人。

应该看到,如此大规模的居民出行都选择网约车,在网约车平台取得丰厚利润的同时,其责任同样不容忽视。在各地都出台网约车细则的同时,“人车不符”的问题愈发凸显。

所谓“人车不符”是指使用网络叫车软件叫来的车辆与系统上登记的车型或牌照不符,甚至司机与平台上也不符的现象。

数据显示,47.9%的受访用户表示曾遇到过车辆实际车牌与注册车牌不符的情况。

在笔者看来,网约车 “人车不符”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据媒体报道,2016年6月3日晚,某电竞俱乐部选手在搭乘网约车前往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途中,因不愿拼车与司机产生纠纷,遭司机持刀施暴。后经证实,选手所预约的“专车”车牌号与其后乘坐的车牌号并不一致。同样,在“深圳女乘客约车被司机劫杀”事件中,嫌疑人潘某注册信息是真实的,但案发车辆的牌照是临时伪造的。

“人车不符”笔者也曾遇到过,问其原因,司机总是说因为注册的车子坏了正在修,为了不耽误生意,所以临时用的是家里的另一部车。司机所说是真是假,笔者无法查证。“人车不符”不出问题则已,一旦出现追责、维护合法权益等问题,消费者都将面临比正常渠道高出许多的成本。

笔者认为,解决“人车不符”现象,网约车平台是第一责任方。

据媒体报道,自今年春节以后,杭州运管部门已经开展了13次全市统一的整治行动。在最近的一次检查中,全市运管部门累计抽查了50辆网约车,结果,有10辆在该平台出行接单的快车,被查出了“未取得许可”“人车不符”的问题。

与以往处理结果多以 “非法营运”处理当事司机不同,这一次,杭州运管部门也把平台公司列为了处罚对象。

笔者了解到,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早在2016年5月18日滴滴出行就正式上线“人车不符”投诉专属渠道,一旦乘客发现接驾车辆与注册车辆型号不一致,可直接拒绝乘坐并立即投诉,经滴滴出行平台核实后将封禁此账号。

笔者认为,网约车平台上线投诉专属渠道很有必要,但仅有这一项还远远不够,还应该主动作为,例如定期“抽查”,对抽查到“人车不符”的,即刻查封该账号。

应该看到,网约车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新事物的问题需要用户实践才能暴露出来,出现问题并不可怕,想办法解决是王道,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监管。交通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就规定,线上提供服务车辆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车辆不一致的,或者线上提供服务驾驶员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驾驶员不一致的;对网约车平台公司,应由县级以上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对每次违法行为并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针对网约车 “人车不符”的现象,政府还应该尽快出台具体细则进行监管、查处。另外,网约车平台也要加强对自身车辆、人员进行监管,可以引入更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监控,比如人脸识别等,在平台上就堵住“人车不符”,从而使网约车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