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趋势研究/智能技术能否解决停车难?

智能技术能否解决停车难?

发布时间:2017-09-28 分类:趋势研究 来源:中国城市报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时间成为最宝贵的生活成本,但是无论是堵车还是等公交,交通不便捷都会浪费大量时间。

针对这一痛点,日前,百度地图宣布,为北京市交管局定制了国内首个城市灯控路口路况监测平台,实现信号灯路口拥堵分钟级发现、实时报警、主动处理,优化城市道路使用和通行效率;同时,为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绝大多数的公交线路打造实时公交功能全覆盖,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时将节约更多时间,享受到更加高效优质的出行体验。

智慧信号灯保畅通

近日,记者受邀随30余位市民代表走进北京市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智慧中枢——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简称TOCC),深入了解综合交通监测大数据背后的北京交通运行特征与出行规律。

据工作人员介绍,TOCC建成了全国首个集综合交通动态运行监测分析、视频资源管理应用、公众信息统一发布于一体的省级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业务平台,融全面监测、协调联动、应急保障、运行分析、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

据悉,2016年11月至今,百度地图与北京市交管局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方向进行探索,通过优化治理,将海淀区后厂村路的拥堵指数峰值从4.6降至3.96,让上地区域小营西路到上地三街路段的每辆车平均上下班时间分别减少了3.35分钟和4.89分钟,使朝阳北路和朝阳路的平均通行速度分别提升了3.25%和3.99%,实现大范围的“秒级数据互通”。同时,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实现了主城区及商务出行频繁区域交通拥堵的分钟级报警及规律分析,帮助交警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信号策略,避免拥堵升级。

北京交管局高级工程师陈大农警官表示,过去,信号灯路口的拥堵只能依靠民警巡视发现或热心群众报警,智慧信号灯研判平台的开放使用,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实现了智能及时发现、实时报警,解决了原来发现难、治理不及时造成大面积拥堵的问题。

今年年初,滴滴出行在济南上线了一项智慧交通的研发成果,打造了国内首个以浮动车轨迹作为数据基础的“智慧信号灯”。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智慧交通负责人章文嵩博士透露,利用滴滴智慧交通技术,现如今济南在早晚高峰期间的道路交通拥堵时间,已经能够下降超过10%;在武汉高峰期路口通行的时间降低13.3%,平均延误时间可以降低近30%,主干道方向整体延误时间降低23%。

章文嵩说:“滴滴浮动车就成为‘行走的传感器',而滴滴‘智慧信号灯'打破了原有的交通流信息采集模式,运用移动互联网数据来优化调整信号灯配时,这为解决城市道路拥堵提供了新的思路。”

专家指出,智慧交通建设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城市灯控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实时的交通信号调整策略,解决拥堵等问题,为人民通畅出行提供保障。

  智慧停车不是梦

对于驾驶员,堵心的不仅仅在路上,随着近年来私家车的逐年猛增,停车难又成了一大问题。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04亿辆,全国停车位缺口高达5000万个,2016年,中国在停车费上花掉了4000亿元……一连串数字背后,不仅折射出中国停车难、停车贵、交通拥堵等矛盾持续恶化,还说明了我国发展智慧停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停车,是当前‘互联网+停车’的最佳实践。”迪蒙智慧交通CEO向隽认为,车多位少并非停车难的主因,其实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泊位利用率过低,更严重加剧了停车困境,利用信息技术盘活存量泊位资源,增加有效供给才是上上之策。

今年6月,上海虹桥机场率先开通“无感支付”停车场,停车缴费不但实现无现金,甚至连手机都不用掏了。据悉,上海虹桥机场T1和T2两个航站楼日常流量接近3万次,经过无感支付智慧停车场改造,每辆车离开的通行时间从10秒降至不足2秒,停车场整体效率提升数倍。

近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审议加快推进智慧交通便捷出行工作的行动计划时表示,各地方政府在落实智慧交通具体建设要求时,也对路侧停车、立体停车等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通过引入路侧停车智能管理系统,违停乱停、逃费逃税等行业乱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企业管理便捷高效,市容市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