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趋势研究/摸清车位底数 鼓励错时分享 加大财政补贴 北京交通下功夫求解停车难

摸清车位底数 鼓励错时分享 加大财政补贴 北京交通下功夫求解停车难

发布时间:2017-09-13 分类:趋势研究

停车难.jpg

在北京,停车到底有多难?历时两年,北京停车位最全“家底儿”终于摸清了。8月30日,北京市停车资源普查报告发布。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城镇地区最终核定车位总数为382万个,居住停车缺口129万个,城镇地区停车供需矛盾主要集中在居住区域,夜间停车供需矛盾突出。

基于普查数据进行停车供需分析,北京市交通运输部门提出了用“共享思维”盘活车位存量、建立公共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等停车治理思路和举措,并鼓励通过“平改立”、利用居住区内部剩余空地、功能疏解腾退等方式,建设集约化的立体停车设施,将为发挥“以静制动”作用、缓解交通拥堵奠定基础。

“地毯式”调查提供数据支撑

“停车难”一直是近年来北京交通领域的高频词。2015年10月,由北京市交通委牵头启动了对北京停车资源的普查工作,分为方案设计、专业公司实地调查、各区全面复核、重点区域核查、典型区域抽样评估、停车数据分析论证等6个阶段进行了“摸底”调研。

本次普查将全市16个区下辖的331个街道、乡镇划分为2006个普查小区,将城镇地区细分为9大类6.6万个基本单元,并扩大至农村地区。“普查过程考虑了各种情况,经过专业调查人员反复核查论证,应用了停车位全景扫描车进入小区、单位录入停车位信息,可以说做到了不留死角。”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说。

这份停车位“家底儿”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城镇地区车位总数为382万个,夜间停车矛盾突出。按照每日22时后的停车需求统计,全市城镇地区夜间停车总数为384万辆。

乍一看,夜间停车需求和车位总数相差不多,但实际上,居住停车位缺口总量达到129万个。原来,382万个停车位中,公共建筑车位有147万个,占比近4成。在居住区夜间停车位紧俏的同时,这部分公建类车位却存在大量闲置的现象。数据显示,公共建筑车位夜间停车总量为58万辆,约有6成90万个停车位没有得到利用。

中国交通新闻网记者看到,这次普查按停车位缺口密度划分了严重缺位区、缺位区、基本平衡区、充足区、非居住区5类区域,分别用绿黄橙红等颜色绘制了“图斑”,全市城镇各区域供需情况一目了然。这将为停车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用“共享思维”盘活车位存量

作为北京的车主,最大的感受就是,白天出门交通拥堵,晚上回家停车困难。现在有了准确的停车数据,这一现象能不能得到缓解?

用“共享思维”盘活车位存量,将是北京交通委破解“停车难”问题的尝试之一。北京将出台鼓励停车位错时共享的指导意见,明确停车收费方式、收费流向和用途、错时停车未按规定时间驶离的处置原则等。北京还将着力缓解停车设施建设的瓶颈制约,出台全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针对核心区专门出台实施方案,促进停车设施建设。

相比商圈、医院白天车位紧张的情况,很多居住区的车位白天大量闲置。为此,北京交通运输部门鼓励公共建筑单位在夜间将车位共享给附近居民,也鼓励居民、社区将白天闲置车位反向共享给附近商圈等。下一步,北京市将通过街道与所辖单位、企业、商圈等进行对接,深入挖掘停车资源,鼓励更多的区域实行错时共享停车

“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不能让人家亏本,另一方面,也要确保共享车位夜间价格能够让市民接受,重点是找到双方的平衡点。”北京市交通委停车管理处处长穆屹表示,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对停车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建立停车公共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出台设施登记政策、形成联合验收工作机制、制定数据接口标准,将全市的停车资源基本信息,包括泊位基本信息、使用信息、收费信息、经营管理信息等,统一纳入监管,实现对停车资源的动态化监测和管理。

除了错时共享车位,北京交通运输部门还鼓励通过“平改立”、利用居住区内部剩余空地、功能疏解腾退等方式,建设集约化的立体停车设施,通过一定增量缓解居住停车矛盾。在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地下停车场方面,北京市将加大财政补贴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