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以人为本的新基建”离不开智慧停车
发布时间:2020-05-14 分类:行业资讯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和“风向标”。5月12日,交通运输部官网发布《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完善、运输装备持续提档升级、便捷高效舒适出行方式较快发展、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运行。
去年,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交通新基建由此驶入发展“快车道”。高速公路ETC不停车付费、智慧停车、共享停车、新能源充电桩市场需求旺盛,以“新基建”为投资方向的智慧交通取得重大进展。数据显示,在二季度专项债大规模发行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新基建”有望在政策支撑下推动产业转型,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对中国产业链的冲击。
经过长时间的大规模增长,传统基建投资效应式弱,而新基建不仅有传统基建固有的稳投资作用,还能比传统基建获得更大乘数效应,并进一步拉动高新技术、高端设备和人才等高级要素投入,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当前,各大城市在为老基建“补短板”时,无一不将新基建作为主抓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信息科技与应用场景的融合与发展。
当然,新基建不是技术堆砌,而应该更加注重社会需求,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总的来说,城市新基建目的是为了克服“城市病”,从人的需求出发,让城市更宜居、高效、安全。比如政府为了拉动汽车消费,那么就要从车主的角度出发,改善用车环境,增加停车设施和新能源充电桩等,从需求出发,这样才有可能激发消费欲望,带动市场增长。光是购车补贴和环保教育,已经打动不了伴随消费升级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消费者了。
针对城市停车难这一项,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中国不少城市停车共享化、智能化消费习惯已经形成,车位资源突破时空限制得以高效率流转,既大幅缓解了停车难矛盾,又促进城市交通大数据管理,带动城市转型升级。可以说,在智慧城市大框架下,智慧停车越来越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