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恢复网约车市场活力,管理思维必须更新

恢复网约车市场活力,管理思维必须更新

发布时间:2017-08-24 分类:行业资讯

恢复网约车的市场活力,各地《细则》就不应那么细,也不能像管出租车那样管得那么死,尤其不能有懒政思维和逐利思想

据媒体报道,交通部联合七部委联合颁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一年多来,各地密集出台实施细则,目前已有133个城市公布了网约车新政。但是,打车难、打车贵的难题依然未解,甚至有反弹迹象。难以取得的经营证和驾驶证、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平台和司机,让人们对网约车的未来产生疑虑。难道,网约车的“黄金时代”被“新政”管死了?

《办法》虽然不完美,但是有《办法》总比“没办法”好。因而,网约车的问题,还是要在市场和管理上找原因。

从出行市场看,其供给侧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说网约车丰富了出租车市场,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的介入,则使城市交通的供给侧变得更多元、更立体,使民众交通出行有了更多选择。基于公众出行的便捷性和经济性,共享车显然抢占了网约车的一部分市场。因而,网约车不那么“火”了,是符合市场逻辑的。

此外,网约车曾经有过令人惊喜的黄金时代,不过那是在《办法》出台之前,尚处于市场无序竞争中。《办法》的出台,促使网约车依法经营、理性竞争,从无序发展到有序监管,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态势。于是,有些不合规的网约车被淘汰了,网约车变少了,消费端打车变难了,打车价格也贵了。

但不得不说,网约车的确存在着“管得过死”的问题,而且是导致网约车市场衰落的主因。确切地讲,就是一些城市的《细则》“管”得过细,“则”得太紧,呈现出以管为主的传统治理思维。客观而言,各地细则对平台、车辆和司机等三要素提出管理要求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加上“三证””(道路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再对车辆排量、轴距加以限制,一些城市更强调网约车须为本地号牌、驾驶员须为本地户籍等等。一大堆必须的监管条件下来,无异于给网约车戴上了紧箍咒。

因而,各地管理思维必须更新。否则,网约车也好,共享车也罢,都会被老旧的管理模式所扼杀。

恢复网约车的市场活力,各地《细则》就不应那么细,也不能像管出租车那样管得那么死,尤其不能有懒政思维和逐利思想。要给网约车更多的发展空间,通过放管服完善出行市场的供给侧。网约车如此,共享车市场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