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产业空间交通联动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空间交通联动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17-07-20 分类:行业资讯

当前,成都城市定位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产业体系从传统产业主导向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城市治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需要认识和把握好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内在关系, 从产业、空间、交通三个维度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

全球化背景下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在促进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提供动力的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各种要素的国际国内流动速率加快、融合程度加深、关联效应加大,全球产业体系升级转型和空间转移呈现一些显著特征:

一是在产业升级转型中产业结构的高度转移趋势日益提高,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生产效率更高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产业间协同的逆向带动作用日益重要。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企业上、中、下全产业链过程,对进一步深化产业分工、加强产业融合、推动产业集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是产业全球竞争合作中“价值规律”高端化,各种产业利润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等关键环节集中趋势日益加快,企业发展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占据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以及组织资源和整合链条的能力。

四是产业空间发展的“分散与集聚”态势日趋凸显,产业体系中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产业链条或环节追求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报酬递增,在地理空间形成高度集聚态势,形成以世界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集聚格局。中心城市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导,周边中小城市以差异化、专业化的制造业为主导,通过发达高效的市场交易网络和城际交通网络将二者连接起来,实现产业发展结构、规模和分工的效应。

国家中心城市位于国家城镇体系顶端,对外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对内能够影响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布局结构,对国家长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当前和今后,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四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强化产业国际合作的功能。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城市,应承担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引领国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的职能。其次,强化引领区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功能。国家中心城市是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的重心。第三,强化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联动的示范功能。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是要在城市群中培育增长极,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缓解经济资源向北京、上海等城市过度集中,同时带动和引领各城市群和中小城镇的发展,促进新时期城市群的建设。第四,强化创新示范引领的功能。国家中心城市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勇于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经济运行模式和公平社会治理制度,为其他城市提供示范和引领作用。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

产业发展的三大特色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成都着眼城市长远目标和战略全局,提出通过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振发展信心,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目标具有三大特色。

围绕中心突出产业核心功能

在产业功能塑造方面,成都提出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成都以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为导向,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优势,构建以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核心的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围绕中心功能,提升产业能力,将大大提升成都的城市能级水平、体现城市价值,提高成都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影响力、辐射力和集聚力。

价值导向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当前,成都正处在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随着城市的升级发展,未来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在产业门类的选择方面,成都立足自身优势,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现代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开放型经济、现代物流业等,这些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提出,是对“五中心一枢纽”核心功能的深化支持,有助于成都产业体系的整体提升。

依托新城提升产业集聚能力

以产业新城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是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与城市功能的一体化整合。在产业布局方面,成都提出要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通过地理空间上的集群打造,有助于发挥“基础设施共享、产业链条匹配和知识信息化学反应”三大效应,形成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形成辐射作用大、竞争力强的一体化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助力成都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

对成都产业发展的建议

产业、空间、交通多维度协同推动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标国际发展最先进地区,推进高度开放、创新引领、区域融合、宜居宜业。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成都需要在以下三个维度加强产业、空间、交通协同工作。

第一维度,成都发展要加强国家战略对接。

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必然是国家中西部直接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这就要求成都增强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科技、文创和对外交往中心职能,加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强化国际人员往来、物流集散、中转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维度,成都发展要具备全球格局。

未来全球化将呈现新的超级版图,构成这幅超级版图的主要包括四大要素:建立在国家之上的供应链;国家或地区的竞争转变为城市的竞争;线上线下、实体虚拟融为一体的无界的社区;有超级影响力的大企业。围绕这四大要素,成都需要加强以下工作,更好参与全球竞争:一是继续强化基础设施支撑,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措施,加强与世界其他区域的互联互通,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二是进一步突出成都作为城市主体参与国际竞争的地位,发挥首位城市带头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做“有声有色的中心城市”。三是创造更加富有增长力的环境,比如依托旧城改造,提升城市中心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建设紧凑型智慧街区,让老大楼、老基地、老园区对接科技文化创意产业,让现实的物理空间与虚拟的网络空间相得益彰,使成都成为创意阶层、外来漫游者、本地居民和谐共处的宜商宜居之地;四是营造更加良好的经商氛围,吸纳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具有行业话语权和主导权的领先型企业,支持他们在地区生产和跨国经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三维度,成都发展要聚焦未来。

成都未来应该从产业发展、创新生态、交通设施、公共服务和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用更大的智慧,在国际交流和国家影响力上走出创新之路,在全球和国家的网络体系和产业链条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产业是发展的灵魂,空间是发展的载体,交通是发展的工具,因此需要在国际、国家、城市群和城市自身等多个方面提升交通运输组织能力,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在国际层面,成都要发挥其交通区位优势,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加快融入全球交通大循环和产业大循环。在国家层面,成都要抓住国家高速铁路网建设的历史机遇,并结合航空、公路发展,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城市群层面,成都应积极主动携手重庆发挥好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增强整体区域交通通达性,建设好国家级国家城市群。在城市层面,成都需要加强城市内部产业、交通和空间三要素的协同发展,打破“满足交通需求”规划理念,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和未来理想的空间结构构建多层级轨道交通网络,整合配置空间资源与产业要素,完善多层次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更大尺度的都市圈层面开创城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