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迪蒙智慧交通:“场景+停车” 智慧停车催生新蓝海

迪蒙智慧交通:“场景+停车” 智慧停车催生新蓝海

发布时间:2017-04-18 分类:行业资讯

当前,增供给、抑需求的停车管理政策红利逐渐消失,新增停车供给的空间越来越小,而抑制停车需求则有悖于民生大计,因此,实现停车供需匹配才是停车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工程师李翔敏分析指出,停车供需匹配,就是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来实现车辆和空闲停车泊位的匹配,降低停车行为的交易成本,提高停车资源的利用效率,而这正是“智慧停车”的基本内涵。

智慧交通

据统计,在中国交通违法案件中,机动车违停乱停行为位列城市道路交通违法类型第一位,停车警情占比过高,严重影响警务效能,停车管理不规范,停车收费争议较大。其次,重点区域停车矛盾突出,包括商业中心、住宅小区,以及学校、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严重降低了市民出行幸福指数。从政策层面上看,继2015年国家部委密集颁布13项停车政策后,为推进这些政策的实施,2016年,又颁布了相关政策,国家层面的停车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与此同时,各省新版停车收费政策也在2016年陆续颁布实施,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停车设施服务收费,成为修订停车收费政策的重点。2017年,从各项智慧交通重大政策中,也都能看到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停车”的决心。目前,就北上广深四大停车矛盾最尖锐的城市而言,平均停车泊位缺口率高达76.3%,即每个城市至少有200万以上的车辆无正规车位可停。吊诡的是,大量经营性停车场长期空置,超过50%停车场泊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停车资源浪费严重。

从停车资源供需匹配的角度来看,发展智慧停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显而易见。与市面上大多数智慧停车系统开发商不同,迪蒙智慧交通从整个停车业的集成运营和服务出发,主要提供智慧停车场和路侧智慧停车两大板块的系统技术开发服务,并涉及电子缴费系统、信息通信系统、信息资源对接以及硬件设施对接供应等综合业务,帮助停车经营企业盘活现有车位资源,打通线上线下使用场景,提高停车场、路侧停车位利用率,让停车管理更智能、更简单、更高效。

近两年异军突起的智慧停车O2O,不外乎车位信息共享、全流程优化、车位预定、车位共享、代客泊车这几种模式,其共同目的就在于实现停车信息透明化及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另外,从停车场景中挖掘用户需求,从而衍生的购物停车、通勤停车、家长接送停车、就医停车等等细分市场,也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被视为最具商业开发价值的停车大数据,更是各大停车场竞相转型升级的最大动力,也是未来停车市场不断深化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