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趋势研究/中国发展智慧停车迫不及待

中国发展智慧停车迫不及待

发布时间:2018-06-12 分类:趋势研究

很多私家车车主们经常会因为遇到车位难求而在目的地门口一圈一圈的寻找着停车位的情况。具IBM的调研分析结果显示,全球司机的平均停车所耗时间大约在20分钟,中国司机的平均停车所消耗时间大约在30分钟,在高峰期或者主要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就更加严重。

通常的停车顺序从到达目的地附近开始,首先寻找街边停车位,然后才会选择停车场,接下来,司机们也会根据不同停车场的不同价位再次进行对比选择,这样就浪费的更多的停车时间资源成本和效率。

根据国际惯例标准,汽车的保有量与停车位的比例标准在1:1.2 ~ 1:1.4之间,截止到2016年,全国的停车位大约在8000万个左右,由此可见,我国的停车位的供给有很大的缺口空间,错位的需求量突破了一亿。根据相关行业数据分析显示,全球范围内,近30%的交通拥堵来源于大量的车主在努力的寻找车位发生的,长时间寻找停车位造成了很多程度上的道路拥堵,不但浪费车主的时间和燃料资源,同时也来带了很多的环境污染问题。

政府和很多企业都注意到了需求发展和行业痛点。2016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城市停车场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在提出以北京、深圳、成都、苏州和贵州省荔波县作为第一批试点示范城市的同时,也重点推出了“互联网+停车”的新生态发展的商业模式,通过国家政策以及相关资金扶持等促进智慧停车的开发。各种智慧停车系统的运营商、设备供应商、甚至BAT三大巨头也都纷纷的参与到了智慧停车场的洪流中来。

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停车呢?

智慧停车场最主要的是运用大数据,进行实时信息的采集、传播,配合相关技术和设备运用,以车主的利益为最终目标端,来提升停车效率、减少客户时间和资源成本的消耗。

在美国,有超过40000家的停车场,这里大多的经营模式都是依赖与合作管理模式,通过与第三方智慧停车运营商(软件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合作,给出有优化的解决方案,减少拥有者的投资成本,最大化的盈利收入。

同时,很多集体活动都会使用智慧停车模式来保障车位的利用率,节省司机的停车的时间,提高停车效率,这类大多的停车场都是活动场地的自带停车场,同样也会和周边的停车场合作分担高峰停车的压力。

在国内市场,“互联网+停车场”的概念也没落下热度,各大城市都在积极推动智慧停车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