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趋势研究/聚焦: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之路

聚焦: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7-02-13 分类:趋势研究

西方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在汽车销售市场爆发性增长的时代终结后,汽车后市场将会逐渐成为生产商、经销商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而在汽车后市场领域内,汽车金融是一块很好的试金石。

过去十年可以说是中国新车市场的黄金十年。自2009年起,中国的新车销量超越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201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突破1.7亿。与此同时,汽车行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简单的规模扩张与传统的利润增长早已无法满足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过去几年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以谷歌为代表的高科技无人驾驶技术,以优步、滴滴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都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冲击并重构整条汽车产业链。他们的出现既加速了落后产能的淘汰,又对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提出了挑战。

想要在这一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激流勇进,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应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西方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在汽车销售市场爆发性增长的时代终结后,汽车后市场将会逐渐成为生产商、经销商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在汽车后市场领域内,汽车金融是一块很好的试金石。灵活多变的金融产品与汽车销售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会继续拉动传统汽车销售市场的增长,刺激消费者贷款买车;从另一方面来看,汽车金融也可以让制造商重新正视以前没有覆盖到的领域和业务,并重新塑造该品牌的消费者体验及服务。

目前,在中国汽车金融领域,主要的参与机构包括银行(消费信贷和信用卡)、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和P2P机构:

银行:就目前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份额来看,银行贷款占比超过50%,银行在汽车金融领域具备网点广泛、资金成本低的先天优势,但劣势在于:对消费者而言,流程相对复杂,汽车专业知识不足;

汽车金融公司:专业汽车金融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在25%~30%之间,相对而言,它们提供的产品首付比例低,服务更为专业,缺点则是资金成本相对银行较高;

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等:占据剩下20%~25%的市场份额,它们的特色优势是申请门槛低,并且拥有多元化的产品线,当然随之而来的是资金成本高、运营风险高的劣势。

在具体的金融产品上,区分不同产品的定义主要集中于首付范围、贷款期限、还款方式。一个标准的汽车金融产品通常包括支付超过车价20%的首付,贷款的期限范围通常在12~60个月之间,消费者在贷款期限内支付等额月供。在此标准产品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了许多其它选择,例如:在每月等额还款的基础上选择支付弹性尾款,适用于有不定期大额收入的客户;还有首付50%,贷款期限12个月,在最后一个月支付50%的尾款,适用于短期内资金不足的客户。而由汽车制造商合资建立的金融公司还推出了更多绑定贷款的附加值服务,例如:丰田金融的贷款车辆可享受8次保养;广汽汇理的客户在贷款期限内能享有24小时全国免费道路救援服务。这些金融产品使得消费者在购车的同时能享有更好的资金流动性;而各种各样的增值服务及弹性衍生业务,除了是汽车厂家及汽车金融公司区隔化竞争的角力场之外,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消费者本身。

“互联网+汽车金融+大数据”

汽车金融的全盛时代还未到来,业内就已经受到了“互联网+”概念的冲击。2015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与上汽集团合资设立10亿元的“互联网汽车基金”,打造一个开放的汽车生态圈,作为国企的上汽集团显然希望借此完成从整车制造商到服务商的转型,然而阿里巴巴的野心远不止于此。2016年4月,阿里在北京举行的“大数据下的汽车金融消费升级”会议上发布了阿里汽车“车秒贷”。

“互联网+汽车金融+大数据”的概念结合了当下最火热的三个名词,阿里巴巴也并非这条道路上的独行者,2016年8月,腾讯、京东、百度注资35亿打造“易鑫车贷”,立志与“车秒贷”相抗衡,提供全面的线上汽车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款最新的车贷APP预计会在近期上线。届时,不论是线下还是线上的汽车金融服务商,又将掀起一番颠覆性的浪潮。除了车贷,更别说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其它汽车金融服务,如二手车估价的车易拍及优信拍、二手车交易的瓜子、汽车延保服务的车娃娃等,这些汽车金融服务都说明了“互联网+汽车金融+大数据”的独特魅力。

汽车金融不止是汽车行业的新利润增长点,也是汽车厂家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销售市场增速逐渐趋于平缓后,制造商和经销商必须着力于像汽车金融这样的新利润增长点。与此同时,互联网大数据随时都可能对汽车金融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互联网+通信”的概念催生出了微信,颠覆了传统的移动联通短信业务;“互联网+零售”造就了淘宝、京东两大商业帝国,使得线下的门店零售商面临巨大挑战;“互联网+汽车金融”,甚至下一步的“互联网+汽车”又将如何发展?传统汽车制造商除了警惕这一趋势外,更重要的是跟上互联网发展的大潮流,抓住机遇,掌握更好地服务消费者的机会,提供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产品及服务,将其容纳进自己的业务板图中,这样才能始终立于时代之尖,确保更有效的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