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智慧停车发展的前进方向究竟在哪?
发布时间:2018-12-18 分类:行业资讯
人类追求品质生活的脚步从未停歇,从最初的吃饱穿暖,到现在讲究穿衣搭配,膳食营养均衡,尤其是出行方面,从有车出行转变为追求无人驾驶、智慧停车等等。
停车行业“体大气虚”
现智慧停车之所以流行,也是因为传统停车行业存在三大缺陷,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停车的追求。随着汽车越来越多,停车难成为首要问题,因此停车市场成为一个重要商机,一些不正规的停车场也应运而生,故出现了大量停车场收费不透明的乱象。
第一,停车步骤繁琐。传统停车场可分为地下停车场、地上露天停车场和道路公共停车场三类,这三类停车场除道路公共停车场外,车主在其他两类停车场泊车的步骤都较为繁琐。这两类停车场由于其内停泊车辆较多,需要车主自行在内寻找停车位。另外,这些停车场的场景都较为复杂,对于新手司机特别不友好,寻找停车位需要很谨慎,进一步增加了车主的停车步骤。
第二,泊车资源分配不合理。一方面,现有停车位与机动车数量不匹配,我国驾驶人数超过3.85亿,而全国只有80万个停车场,路外停车位3000万个,路内停车位300万个,未来还存在5000-6000万的停车位缺口。
第三,收费高且不够透明。停车场收费不够透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系统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在各类价格投诉中,有关停车收费的投诉数量排名第一,其投诉内容主要是价格高和收费不透明、乱收费这两大问题。
智慧停车成行业“新宠”
首先,能够提升停车效率。数据显示,采用传统的停车取卡方式,停车场一分钟仅通过三辆车,而且要完成所有停车步骤还需要排队半小时,但安装了智慧停车系统之后,仅试运行阶段测试,车牌识别就可以一分钟通过11辆车,通行效率提高三倍之多。如果车主和停车场都安装一套完整的智慧停车系统,停车效率还会进一步提升。
其次,能够提高车位利用率。数据显示,全国超过90%的城市停车置空率高于50%,在停车位总体数量不够的情况下高置空率进一步加剧了停车难的问题。而智慧停车能够通过云端数据,统计各地区停车数据,并更具数据合理分配停车位,从而提升停车位利用率。例如,与ETCP智慧停车平台合作的停车场,置空率基本上都降到30%以下,极大的改善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停车位利用率低的问题。
最后,收费更透明、更实惠。智慧停车预约停车位、停车时长、停车付费均能在线完成,这样车主能够在手机APP上直接查询到相关停车信息,从而避免停车场“任性”收费等乱象。
智慧停车基本由系统自我管理,去除了大部分人为管理环节,因此能够节省停车场的人工成本,而且停车置空率降低会增加停车场收入,车主的停车费用也会更加实惠。
智慧停车的突破口在哪里
丰富产品生态。面向未来,无人汽车和智慧城市的万物互联将会实现,车——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景,几乎能够占据现代人类生活的十分之一的时间,因此将会是一个新型的“用户入口”。因此可将汽车维修、保养、美容等后服务商业,甚至贯通娱乐、购物、医疗等周边商业融入到智慧停车系统中,利用这一巨大流量端口创造更大的市场。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当前智慧停车的主要技术都以解决,但是智慧停车场的并没有在全国大规模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就是智慧停车场的造价高。要解决智慧停车场造价高这一难题,需要智慧停车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将技术量产化,简单化,方能在全国大规模的普及。
打通平台信息壁垒。有相关数据表明,智慧停车能够提升停车位30%的使用率,但是由于各智慧停车平台都各自为政,将会造成智慧停车场之间的停车位信息孤岛,使停车位利用率的提升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各智慧停车平台之间组成产业联盟,构建一个停车位信息共享平台,打通平台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资源共享将泊车资源最大化。
综上所述,显然智慧停车能够切实解决“停车难”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提升停车效率,使得泊车更便捷。然而现阶段智慧停车发展仍不成熟,还达不到根治“停车难”的问题,由此可见,虽然智慧停车市场极大,若要满足大规模商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