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发布时间:2016-11-30 分类:行业资讯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辐射效应和集群现象初步显露,很多国家都建设了智慧城市,我国也不例外,截至2013年8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两批对外公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有193个,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是非常重要的。

(一)关注民生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等街镇已在智能停车APP应用,自助快递箱、为老服务系统、与商业银行合作推行智慧城市炫卡等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智能停车、失智老人监管、健康、门禁安全管理、快递物流等服务,现已取得明显成效,正在全区全面推广。

甘肃省兰州市:虚拟养老院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专业人员服务与社会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老人享受送餐服务、生活照料、家电维修、卫生医疗、保健康复等十一大类230多项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有近5万老年人加入虚拟养老院,近18万直接享受到了服务。同时也促进了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二)打造公共平台,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北京市朝阳区:在现有政务资源整合和应用的区级平台基础上,公共平台和公共数据库已经进入初步应用阶段,平台,升级完善移动电子政务平台,扩展了水利、医疗卫生、社保等领域的GIS专项应用,数据:整合人口信息资源,建立市、区、街、居四级数据联动机制;现已覆盖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基层政务数据覆盖率达到80%以上。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将网格化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相结合,将社会管理的重心前置、下移,按照“三级平台、四级管理”的框架体系,以社区为基础进行管理网格的合理划分,管理和服务于每个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宗教、房屋等,有效提高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效率。

(三)加强规划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广州市番禺区:结合地铁建设,对位于中心地区的地铁区域进行高强度综合开发,建立综合地下停车、地下商场和步行街等商业服务的立体空间综合体,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地下空间集约利用和商业服务共赢,成功融得国开行智慧城市贷款。

沈阳市浑南新区:规划综合管廊32公里,容纳电力、电信管线,借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管廊的综合管理和运行监控。建设综合管廊实现了:使新城实现了无高压走廊、无电杆、无架空线的“三无”目标,美化了环境;经济效益可观。传统建设方式占地约2400亩,以每亩净收益70万元计算,扣除管廊建设费用后,还可产生土地收益10亿元,证明新城修管廊是赚钱的。

(四)注重发展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株洲市云龙示范区:坚持低碳、生态的城市设计与建设理念,注重使用功能与景观功能相结合,构建绿色交通、低碳能源、生态与环境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低碳产业和城市管理六大低碳生态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体系,

中德生态园:打造能综合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可自我进化和复制的“泛能网”示范园区。泛能网以清洁的天然气为主,以风、光、地源热、水源热等可再生能源为辅,融合智能化控制和云计算技术,形成多种能源互补利用、供需互动的区域泛能网应用。当建设完成后,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80.6%,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超过15%,90%的能源网络实现智能化监测,综合节能率达到50.7%以上,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万吨,碳减排率达到64.6%,SO2减排率为86.1%,NOx减排率为70.8%,粉尘减排率为81.5%,园区万元GDP能耗可降低至0.23tce/万元。

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五)推进产业升级,产城融合发展。

佛山市乐从镇:以物联网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推动实现从商贸重镇到物联新城的升级;主动改造完善综合配套,优化产业布局,积极纳入佛山新城(中德工业园),未来将与中德工业园实现融合发展。

常州市新北区:重点梳理了该区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问题,整合城市资源,消除体制上的障碍,改变城市部门间信息孤岛、资源分散的现状,协同有序的推进区域发展。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常州航空产业园、常州高新区动力装备产业园区、常州高新区光伏产业园区等四个园区设置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与薛家镇、罗溪镇、龙虎塘街道合署办公,促进功能提升和城乡一体,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佛山市乐从镇:通过政府本地化购买服务成立民办非营利组织(NPO)—乐从智慧城镇发展中心,负责智慧城市项目的统筹规划、立项、招标、监理与验收等工作,已成功运营4个政府采购类项目,是“小政府、大社会”的积极探索。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布局金融控股平台,已初现集银行、保险、证券、创业投资等于一体的平台雏形,结合城市资源及产业发展的关系,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目前滨江和洋湖片区都由市场主体完成,为市政府贡献了40多亿的财政收入,探索了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国内的智慧城市都是通过沟通了解地方政府发展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通过整合资源,融合智慧城市产业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技术制定解决方案 ,综合协调政、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和优势服务智慧城市项目,促进智慧城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服务服务于政府、服务于企业,最终实现智慧城市服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