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趋势研究/如何治理城市?专家: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如何治理城市?专家: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发布时间:2019-12-05 分类:趋势研究 来源:中国网

11月30日,2019中国城市大会暨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发布(地级市)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城市报供图‍
中国网11月30日讯(记者 张艳玲)1949年中国城市仅137个,2018年已达672个。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城镇化率从1949年末的10.64%提高到2018年末的59.58%。中国城镇化正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城市应如何治理才能利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与会嘉宾认为,城市化要扩大城市规模,降低城市门槛,让农民进城;城市建设要用好的理念引领,城市治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交通要“以人为本”,让出行更美好,让城市更美、天空更蓝。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首映致辞。中国城市报供图
城市建设关键在于理念。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首映表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是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根本之策。张首映认为,未来城市发展要建设完善更多创新发展城市、协调发展城市、绿色发展城市、开放发展城市、共享发展城市。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主席、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作主旨演讲。中国城市报供图
城市品牌引领品牌经济发展。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主席、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指出,当前20%的知名品牌拥有80%的市场份额,全球已进入品牌经济时代,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数量和质量,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因此,城市高质量发展应关注城市品牌高质量建设。
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地级市)榜单发布仪式。中国城市报供图
会议发布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地级市)榜单前100名城市名单,苏州、温州、佛山位列前三甲。刘平均表示,中国特色品牌评价机制已建立,品牌价值大大提升。未来,要开展省级、区域品牌发布工作,让品牌在市场中竞争,并被消费者认可,宣传中国品牌正能量,推动中国品牌走向全球。
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原参事、著名经济学家任玉岭指出,中国的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需补上的重要短板,要降低城市门槛,增加城市人口,扩大城市规模,将农民变成真正市民。任玉岭解释,城市规模越大,分工就越细,越能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辐射能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任玉岭建议,欠发达地区应重点推进地级市和县级市建设;城市发展要降低门槛,让农民自由进城,从户籍、土地等政策上给予支持。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会长、住建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原局长王早生认为,城市的核心是人,体现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上,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重要的评判标准是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
王早生建议,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强化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疾,形成城市综合管理法治化新格局;强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标准,多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补好短板,聚焦影响城市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综合整治,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让城市有序、安全、干净。
王早生指出,城市治理的新理念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达到政治、自治、法治、德治和智治,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和共评。他认为,城市治理要启动立法工作,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强化队伍,规范执法,完善司法保障,要城警联动,打造智慧城管,发动群众,共建家园。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则为城市交通治理开出良方。有观点认为,城市交通治理的目标是治堵、缓堵,在程世东看来,这是“以车为本”,多数城市无法实现此目标。他认为,城市交通治理要跳出治理交通思维,应从治理城市角度治理交通,目标是改善民众出行,让出行更美好,让街道、城市更有活力,让天空更蓝,这是“以人为本”的表现,因此要重视公共交通、非机动化出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切实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将停车作为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程世东解释,轨道交通从需求上要尽力而为,从财力上要量力而行,大城市轨道要成网,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要加密市域铁路;地面交通不仅是补充、接驳,还要提速、准时,公交专用道要连续、成网;步行、自行车出行是“最后一公里”接驳的重要手段,要加强执法,确保非机动车道路权、品质和连续性,要给自行车充足、便利的停放空间;以控制停车位数量、提高执法力度、采用经济手段等途径限制、引导小汽车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