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趋势研究/城市交通治堵最紧缺的资源就是反思!

城市交通治堵最紧缺的资源就是反思!

发布时间:2019-09-17 分类:趋势研究

城市交通是全球性的民生大难题。根治道路拥堵顽症,确保交通快捷安全畅行,是各国城市共同面临的历史性挑战。

中国城市化进程起步虽晚,但由于城市快速摊大饼扩张、职住分离、建成区容积率和人口密度下行、市民出行频率陡增,交通拥堵病势显得十分凶猛。

回顾国内城市数十年的交通治堵历程,尽管成绩有目共睹,然而仍难掩投入高、成效低等不足,交通治堵实际上已成为难获胜机的持久战以及地方财政支出的无底洞。

城市交通治堵存在的偏差是:

一、治标不治本

到目前为止,各国城市交通均未能展现出标本兼治的新亮点。舍主求次、舍本求末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始终是城市交通治堵的主旋律和致命伤。

城市交通的主要整治对象就是道路。不过,世界各国城市交通排堵保畅并没有真正立足于“治路”的基点。以“治路为本”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长期受轻视遭冷落。传承千年的城市道路,在汽车社会大环境的挤压下,其易堵、致堵的特性更加扭曲变形,并均已蜕化为不合格的交通设施。

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用足政策和法规手段,强力提高小汽车用车门槛和成本,遏制私家车消费,使城市车辆数量大减,所以能在短时期内收到明显的交通治堵成效。不过由于未能重视道路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改造,故无法彻底根除城市交通拥堵隐患;同时,这些城市也需要付出打压汽车产业、抑制小汽车内需以及牺牲市民生活质量等高昂代价。

在国内城市,能适应汽车社会高层次交通发展需要的畅行路网仍属纸上画饼,与地面“治路”关联度并不密切的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却持续火爆,从而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巨大反差。至于那些与“治路”息息相关的高架和隧道工程,只能在规模、造型、高度、深度和长度上爆人眼球,且常常出现高架和隧道修到哪里,那里就成为新的拥堵点的尴尬。

国内城市若能抓住交通治堵和拉动内需的历史机遇,适时更新思路和优化方案,用尽可能低的经济代价和一流的效率,将“开放型结构”“多样化功能”“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合一’”以及“平面交叉”“红绿灯和交通拥堵源密布”“无序停车”的老式道路,升级改造为“封闭型结构”“单一化行车功能”“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分离’”以及“立体交叉”“无红绿灯、无拥堵源”“有序入库停车”的新型畅行道路,就定可实现城市“路通、车畅、人安”的新飞跃。

二、病急乱投医

世界城市交通治堵已历经了数十年的凄风和苦雨。可惜的是,各国对交通拥堵致病机理的探索和研究却一直未能与时俱进。“小汽车数量增加过快、城市道路偏少、路面狭窄(不过此理念现已受质疑)、地铁和公交车发展滞后”……,至今仍是公认的致堵主因。

在我国,由于城市交通拥堵警钟长鸣,治堵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因而导致病急乱投医、治堵方案朝令夕改等怪象迭起。

例如:

各城市普遍存在着高估地铁作用的认识偏差和过快过热开发地铁的盲动行为。客观而言,如果没有地铁,北上广等城市的交通就将陷于瘫痪。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地铁就是一种最好的交通治堵方式。恰恰相反,地铁具有开发和运行成本高、经营效益差等重大缺陷,尽管具有超强的疏堵能力,但却缺少围歼道路拥堵源的定力。作为一种辅助型的交通治堵工具,地铁若是长时期超前和过度发展,最终拖累的将是城市财政,受伤的仍将是城市交通。

再如:

首都北京地下快速路被认定为,在“地下100米以上都是可以建设的”。

六朝古都南京收集和罗列了大量“高架不如隧道”的理由,在城西干道拆除了设计寿命50年、建设投用仅15年的高架,取而代之的是烧钱能力更强的新隧道;同时又在长江北岸新城区,兴建了一条比原城西干道高架更为雄伟壮观的新高架。

山城重庆则舍易求难、舍近求远。既未开发施工技术简单的地面道路结构和功能改造工艺,也不关注重庆北站南北广场地面道路对接和畅行方案的优化;而是倾力于打造地铁、互通式高架等资金高投入、技术高难度的高端交通设施工程,最终连续在超深地铁和超大型高架建设项目上,创造了两个世界罕见和全国之最。

最令人遗憾和不解的是:交通拥堵的主要源头——窄路密网,竟然已成为国内城市交通治堵的优选方案……

由此可见,能否规范实施道路治堵因病施医、对症下药的科学运作,将成为城市畅行交通发展的成败关键。

三、吃堑不长智

城市交通治堵学费年年交、教训月月有、苦味天天变,按理我们应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城市交通治堵的科技创新水平和攻关制胜能力。

然而,无情的现实却是:直至今天,中国城市交通仍在执着地按照屡战不胜、事倍功半的治堵思路和方式运作。

在这里,有必要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国内城市都热衷于打旷日持久的交通治堵消耗战?

为什么造价年年攀高、治堵作用力有限的地铁,始终是一二线城市建设的大热?

为什么各权威机构至今未能出台能彻底埋葬交通拥堵苦难史的改革创新措施?

为什么投入低、且有能力根治城市交通拥堵顽症的畅行路网建设方案难登决策部门的议事之堂?

为什么城市交通治堵总是吃堑不长智,总是缺少深刻而又求真务实的反思?

失败是成功之母,真理越辩越明。中国城市只有客观反思交通治堵的得与失和荣与衰,多鼓励万众创新,多进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式的科学研讨,多倾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化失败为成功,率先攻占交通治堵的竞争制高点。


作者:余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