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趋势研究/共享经济再出发,未来何去何从?

共享经济再出发,未来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9-09-05 分类:趋势研究

轰轰烈烈的共享经济行至今日,已到了大浪淘沙水落石出的时刻。近日,ofo小黄车正式宣布在深圳罗湖区、福田区上线有桩模式,美团单车、哈罗单车不约而同地在京沪试点提价,起步价普遍涨了0.5元,还设计了超时计费的机制。大风刮过,资本开始退场、城市容量收缩,走过资本狂热投入烧钱占量、阵痛考虑格局重组,共享单车终于走到了坡道滑行的长尾阶段。

而对于把“共享经济”概念带进国人视线的Uber来说,2019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上市后随之而来的巨额亏损曝光、股价暴跌,双重打击使舆论对这家全球最大的网约车公司和它背后的共享经济的前景产生了新的考量:共享经济落潮,商业模式和盈利点成为人们的集中关注所在。

Uber——共享经济学家的白月光

共享经济的概念和形式,最早产生于美国,诞生之初,这种模式也一度被称为“分享经济”,消费者利用线上、线下的社区、沙龙、培训等工具实现链接,从而进行合作或互利消费。在人与物质资料共享资源基础上,共享经济建立起了新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满足用户的临时需求,初期“轻资产、重运营”的商业模式使其迅速成为国内外的增长黑马和创投热点。而如今,昔日的吸金行业已然走向洗牌和淘汰,创业潮过后,市场愈发供大于求,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资金萎缩也使大量企业步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由初期模式发展而来的重资产、重运营类共享行业由此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行业急需寻求新的商业模式实现突围发展。

8月初,从事共享办公空间业务的WeWork展开首次公开募股,这家估值470亿美元的公司财务状况随之公开。这是今年年初Uber上市以来申请首次公开募股指最高的初创公司,而WeWork的商业模式与其盈利路径似乎也与Uber有呼应之处。日前WeWork曾表示,预计在可见的未来无法实现盈利,如要实现盈利,可能需要在增加租赁和控制成本方面增加支出,而这无疑会对WeWork公司的成长速度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重资产模式下,盈利成为了绊住共享办公行业的最大难题。

大洋彼岸,在共享经济收口的当下,同样曾以重资产模式饱受争议的国内共享办公行业也正进入冷思考时期,整合资源、探索模式创新,对于行业前路,头部玩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轻资产和生态链接。这其实也是回到了共享经济最初的出发点:弱化所有权、释放使用权、激发社群价值,使每一份社会资源在既定的框架中,得到价值最大化。

国内共享办公品牌优客工场正在着重发力轻资产战略,这在业界已经不是什么新闻。综合考察过各方数据后,我们发现这样的探索确实值得关注:目前优客工场已完成全国30余个轻资产项目的合作落地,覆盖北京、石家庄、深圳、广州、西安、乌鲁木齐、呼伦贝尔等城市,服务客户从中型企业到国际公司,行业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到设计、文化等,轻资产输出的当年即获盈利。以管理输出和服务定制为支点,撬动行业模式扩张,向办公全价值链服务裂变者转变,在优客工场的一系列动作之后,这样的目标驱动清晰可见。细分至办公板块,轻资产模式的优势相比其他共享经济兄弟行业显得尤为突出:弱化共享办公空间的成本投入,促使其经由行业厮杀积累的大量标准化服务、精细运营经验优势充分释放,从而以更快、更有效的方式盘活城市闲置资产,依托于共享生态的联泰哦和各种丰富的也太,为资产方创造跑赢市场平均水平利润的同时,也成功缩短了自身的盈利周期。

与此同时,深切市场需求,从“二房东”的外界印象转型成为基于共享办公空间的企业资源整合链接者也是国内一众共享办公品牌的努力方向所在。共享办公的始祖WeWork曾多次强调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而对于国内品牌优客工场,更多是在为了成为以服务赋能企业、以空间链接资源的全链条赋能生态圈而努力。截至2018年底,优客工场通过孵化、并购、投资等方式共参股公司超过5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共享办公空间为核心,由40余家企业构成的生态社群,对接和衔接产业链上下游,为创新效应的发酵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的同时,自身也尝到了生态投资的甜头:投资回报浮盈超过7000万,单一项目回报浮盈超过8倍。在市场环境不甚乐观的2019上半年,优客工场依旧动作频频,在深圳区域完成对wedo联创社和松禾孵化器的整合,年营收或破亿元,并首度实现盈利。

大浪退去,裸泳者已悄然离场,而经验丰富的水手正在船头展望,准备下一场远航。随着智慧城市兴起和物联网经济迅速发展,资源调度、信息采集将会更加严谨和精确,而共享经济也或将再度出发,抛却投资者疯狂跟风的泡沫,以厚积薄发的累积效应再次登陆资本市场。共享办公未来何去何从,答案很多,也必将拥抱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