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趋势研究/单志广:智慧城市并非“大城市的专利”

单志广:智慧城市并非“大城市的专利”

发布时间:2019-07-09 分类:趋势研究

“在中国2000多个县域城市里面,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基因,也有各自的‘痛点’和需求。”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说,即将到来的5G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可以破解这些“痛点”,让“小县城”居民享受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便利。

“一谈到智慧城市建设,我们往往面向的是大中型城市。”单志广表示,中国的广大县域地区才是老百姓生活和工作的第一线,更应该加强智慧化建设。

“县域地区在国内来讲差异非常大。”单志广表示,东西差异、南北差异、不同信息化发展程度差异,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设计和运营模式,不是一个模式“1+几”就适用全国。

单志广说,智慧化建设不是把每一个人都强行改造成网民,不是把社会的每个系统、每个角落都生硬地贴上智慧的标签,应该和空气和阳光一样,可以为居民带来由于技术所产生的便捷性,宜居性。

自2008年底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以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多达几百个城市先后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各地在资金、设施、应用、人员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

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

“‘大数据’资源的基础在一个个人、一个个企业、一件件事务。而这些都在类似高青县这样最基层的县域范围内发生。”工信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杨学山表示,大数据是从数据产生的那一刻开始进入到系统,经过系统里面的功能把它整合、清洗,形成符合我们整体要求和标准规范的积累过程。

杨学山认为,当前各种业务中发生的数据,只有很少的地方进行了“有效的积累”,很多地方对系统发生的数据视而不见。

“比如一些疾病在本地甚至在淄博市都看不了,要到济南、北京去看。我们远程医疗就想把走出去的事情,通过‘远程医疗’引进来,但引进来什么?是非常具体的。”杨学山举例说,高青医院的能力有哪些不足,需要把哪个医院、哪个人引到高青来?高青的病人看病可以不到淄博、济南、北京去了,这才是智慧城市应由的“智慧”。

杨学山建议,建设县域智慧城市需要有一个以互操作为中心的统一的软件体系,能够真正实现不间断协同,让各个事务能够共同运转;要有一个针对数据收集和使用的逻辑体系,讲清楚数据的来源、数据的所有权归谁、以及谁能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