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趋势研究/人工智能立法提速 把握“边界”是关键

人工智能立法提速 把握“边界”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9-03-05 分类:趋势研究 来源:新京报

3月4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张业遂表示,已将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张业遂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一些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如数字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修改科学技术进步法等,列入本届五年的立法规划。同时把人工智能方面立法列入抓紧研究项目,围绕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论证,努力使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努力为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从2017年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到去年受到多位两会代表委员关注,人工智能俨然已经成为两会的焦点。2018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已经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同时,人工智能面临伦理道德框架、隐私与安全保护等问题,为了让人工智能实现健康发展,急需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与之匹配。从追赶到全球领先虽然人工智能最早的浪潮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但经历了近70年来的曲折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大国。根据联合国下属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研究报告《技术趋势2019:人工智能》显示,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中,中国和美国处于领先地位。

报告指出,AI专利申请最多的前20家科研机构中,有17家来自中国;AI相关科学出版物数量排名前20的科研机构中,10家来自中国。全球前30名AI专利申请方中的4家科研机构,有3家来自中国。另据CNNIC第43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达到1011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其中,北京拥有395家企业,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多的城市。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他在讲话中特别指出,人工智能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立法工作有待加快中国在热情拥抱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的同时,从政府部门到产学研各界对于人工智能发展所涉及的法律及伦理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与电商法历时5年才正式落地不同,人工智能立法更早被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就在提案中表示,希望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人工智能的开放平台与加速自动驾驶相关立法。目前,中国人工智能的总体政策在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得到体现,但该规划只是要求对人工智能在部分领域初步建立伦理规范和政策法规,尚未上升至法律层面。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的立法仍有待加快。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合伙人蔡学恩认为,在人工智能行为伦理道德框架、人工智能应用相关的民事与刑事责任确认、隐私和产权保护、信息安全利用等问题上的研究均需要加强。立法有何挑战?人工智能的立法需尽快提上议程,但亦应注意到人工仍属于新生事物,如何把握适当的边界是关键,尤其是考虑到人工智能可以应用到金融、医疗、交通等多个场景中,出台一部总括性的法律可能会阻碍人工智能的发展。今年两会前夕,李彦宏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人工智能立法本身不应该太超前,“很多时候新事物刚刚出现,让它稍微跑一段时间然后再总结经验,找到规律再来立法。”李彦宏表示,在不同的领域,涉及的立法都不一样,比如无人驾驶,在过去就没有相关的法律。“北京市很重视无人驾驶,很快有相应的法律来保障我们的创新能够有序进行。”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亦向记者表示,以AI+医疗为例,虽然机器给病人诊断的平均准确率比一些基层的农村医生要高,但是从法律层面来说机器不能给病人看病,因此更多的时候是将机器得出的结论交给医生,让医生来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