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趋势研究/共享智慧经验问诊城市之痛

共享智慧经验问诊城市之痛

发布时间:2017-09-22 分类:趋势研究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

发展智慧停车打造“停车+”经济

“智慧城市在我国经过八年多的发展,已经渗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应用在方便市民的同时,也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单志广开门见山地说。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停车位的缺口不断增大,“停车之痛”成为城市的通病。

单志广表示,智慧停车是解决停车难的一个有力抓手。所谓智慧停车就是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技术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停车要素和资源的互联互通、广泛共享、有效聚合和充分释放。智慧停车如何实现,单志广也给出了12个“停车+”经济模式,其中包括,“停车+养护”、“停车+就医”、“停车+娱乐”等。“以‘停车+’就医模式为例,针对如今众多医院停车难问题,相关企业可开辟代泊软件并提供相关的服务,代替车辆驾驶人停泊车辆,节省了驾驶人排队等车位的时间。”单志广解释说。他表示,面对不断提速的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交通要用新思维、新理念进行创新和探索,从而实现整个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的智慧化,实现城市交通要素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广大市民生活的便利化。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举

“存量利用+增量开发”实现供给

“治理停车泊位一位难求,从有效利用存量,科学开发增量两方面着手、两条腿走路便可以很好地破题。”刘举说。

刘举坦言,目前停车难题大都由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欠账造成。“过去的城市建设特别是居住区的建设,车位的配建指标比较低,而近年来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使二者之间造成了巨大的反差和矛盾。”在中国,许多城市车位的缺失率在50%以上,而数量有限的车位,其有效利用率却也只达到了50%。因此在治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存量车位的有效利用,“智慧停车”便是存量停车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停车场的建设中来,增加有效供给。

刘举指出,停车是一种消费行为,不是福利,不能免费。价格是调剂供需平衡的关键。“停车价格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决定,停车价格的决定权是业主,不是行政主管部门。”刘举同时建议,在抓好停车泊位建设、利用的同时,还要加强严格执法,做好经营性停车场备案制,将违章停车与个人信用挂钩,增加违法违规成本。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吕国林

搭建平台实现“互联网+智慧停车”

“我们在剖析城市停车难的过程中,搭建起了停车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互联网+智慧停车’的实际应用。”论坛上,吕国林同与会嘉宾们共同分享了深圳市在破题停车难过程中的一些有效经验和做法。

吕国林指出,目前城市七大停车痛点,包括政策缺位、法律滞后、价格失灵、管理不佳、设施缺乏、体验一般以及反馈不足。为此,该中心通过研究、制定形成了涉及政策纲领、价格机制、平台开发等七个环节在内的《城市智慧停车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在平台开发方面,他们开发的深圳市道路停车管理平台,采用“手机+前端物联网+互联网云平台”的技术模式,让驾驶员通过手机APP便可实现车位的预定收费,同时云平台的运营管理,也极大降低了停车管理企业的运营成本,成为道路停车收费领域运营模式的重大创新。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常务理事关积珍

做好顶层设计综合施策

“如今在我国,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停车资源无法满足停车需求的现实问题,因停车难而带来的交通、治安、消防等方面的问题,也使得治理停车难成为了一个系统的社会治理问题。”关积珍表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由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研究综合的解决对策。

关积珍以北京为例,“2002年至2004年期间,北京的机动车超常规增长,相关停车配套设施、政策等跟进不及时,导致北京错过了停车治理的最佳时机。”关积珍表示,就目前哈尔滨的现状来看,哈尔滨还存在着很大的治理空间,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一套详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综合设计规划,同时统一协调智能交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城建、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