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趋势研究/智慧交通为拥堵开“药方”

智慧交通为拥堵开“药方”

发布时间:2017-08-03 分类:趋势研究 来源:中国科学报

网约车,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变成了城市拥堵的晴雨表。

“新的互联网出行方式的出现,对城市交通出行造成了好坏参半的影响。”日前,在“2017互联网+城市交通管理创新”论坛上,高德集团总裁俞永福表示,网约车的出现和盛行,导致一线城市拥堵加剧,直到网约车新政实施后,拥堵情况才得到缓解;共享单车则让一线城市5公里内驾车出行占比下降4.4%,但却带来对公共资源挤占的新问题。

“城市交通问题的本质就是对社会交通资源的争夺,社会交通资源的总量相对是恒定的,它的增长很难跟得上新的出行方式的增长。”俞永福表示,未来的智慧交通一定是全局进行动态优化,在出行需求和出行管理这两端统一调度,通过真正政企合作的云中大脑与路上各种终端数据的有机结合,形成云和端的协调一致,最终实现全局道路资源和用户体验的最优。

互联网出行好坏参半

推进智慧交通的落地,近两年互联网企业有过不少尝试,人们出行方式发生的两个最明显变化就是网约车和共享单车。

日前,高德地图联合多家权威数据机构发布《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第二季度,全国主要城市拥堵首次出现下行拐点。其中在高德监测的100个城市里,近八成城市拥堵同比得到缓解,全国十大堵城,除了长春以外的9个城市拥堵也都同比下降。

“智慧交通模式落地、网约车新政、共享单车促使驾车出行比例下降以及城市路网建设等都是城市拥堵相对缓解的主要原因。”俞永福分析道,特别是2016年开始盛行的新的互联网出行方式——共享单车的出现,改变了大家5公里内近距离出行的习惯,也成为影响城市交通的新变量。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共享单车上线前(2016年8月),一线城市5公里内驾车出行占比高达39.3%,而共享单车上线一段时间后(2016年12月),5公里内驾车出行占比降为34.9%,较上线前下降了4.4个百分点。

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CEO王晓峰表示,共享单车是压缩城市五类车(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改装车)生存空间的最低成本工具。据调查显示,现在82%的人群会放弃乘坐五类车,37%的地铁站点再无五类车。五类车收入下降超过70%,交通事故下降超过22%。

“我们了解到,曾经拥堵在人流密集地区、屡禁不止的‘黑摩的’在一些城市逐渐消失,选择共享单车的市民让‘黑摩的’没有了市场。”王晓峰说。

城市交通拥堵虽然从数据上看有所缓解,但是拥堵依然存在。另外,共享单车对公共资源的挤占,特别是在大城市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占道停放也成常态。

“无论是共享汽车还是共享单车,无论是交通拥堵还是单车占道停放,今天这些城市交通问题,本质上都是每个人、每辆车、每个企业在追求个体最优的时候,对于社会公共交通资源进行争夺而导致的矛盾。”俞永福说,“而这一矛盾,还会随着新型交通工具的不断涌现和扩张而越发凸显。”

进化“城市交通大脑”

不少业内专家表示,智慧交通是破解城市拥堵的根本出路。正如俞永福所提出的,解决当前交通问题的方案就是进化“城市交通大脑”,从缓解汽车拥堵进化到全局出行优化;交通数据平台也要打造“云+端”公共出行服务平台,做出行业的“水电煤”。

具体而言,俞永福表示,一方面在端上,需要打造一个一站式的公共出行服务平台,接入多种出行方式,帮助用户选对路,提出最佳出行方式;另一方面通过云端的一体化智能出行调度平台,即云端大脑,进行智能出行调度,提高出行效率,实现道路资源的动态平衡。

在此次论坛上,高德集团就宣布与全国100多个大中小城市达成战略合作,共建智慧交通。在俞永福看来,交通出行是一个由人、车、路三者相连接的全局概念,需要用户、企业、政府的协同,交通数据平台需要服务好出行用户、出行服务商以及交管部门,帮助管理部门实现全局最优资源调度。

业内人士认为,交通大数据一直都是准确描述城市拥堵现状、呈现拥堵演变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资源;也是拥堵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辅助政府出台管理政策、制定更合理的改善措施,从而助力城市治堵缓堵的有力抓手。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长君表示,公安部已经在“互联网+交通”的建设上有过不少尝试,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公安交通管理逐步建成了以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互联网交通安全服务管理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为核心的四大系统,目前正在推进自动驾驶上路测试、交通事故分析预防体系等项目。

不过,在交通大数据挖掘中,公安交警科技部门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我们内部有大量的数据,仅基础智慧平台就已经累积了近100 TB的数据量,但这些数据本身的质量如何,能否从中挖掘出我们需要的信息,如何管理这些有价值的内容,都是现阶段公安交警科技部门面临的问题。”王长君说。

“这些数据信息如何跟互联网企业、其他道路交通及相关部门做共享分析处理和系统分析,我们这方面的能力还很不够。另外,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来支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特别是做相关的交通服务,我们也还有很大的欠缺。”王长君坦言。

眼下,公安部正在尝试搭建互联网服务的共享平台,把在交通领域的海量信息数据更多地向社会发布。另外,还将以上述四大系统为核心,全面拓展公安交通管理大数据的应用。

王长君表示,一是建设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大数据中心,汇聚融合公安交通管理以及跨部门跨行业数据资源,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融合”;二是通过与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等合作,构建满足行业应用特点的大数据分析研判的模型,开展公安交通管理大数据基础上的“大应用”;三是拓展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应用,实现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交通事故、路况、交通执法、交通安全宣传等各类信息的“大服务”;四是依托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建立面向公安交通管理的“交通大脑”,实现对公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和城市交通精准治理;五是升级完善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融合集中式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共同架构的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无人出租车将成突破口

谈及智能出行行业,景驰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劲认为,当下智能化、电动化、产业融合、共享出行是明显趋势,同时也是促成无人驾驶技术落地的重要推动力,未来,共享汽车将会给无人驾驶提供非常好的机会和应用场景。

“假设无人驾驶汽车技术以及安全性已经足够好了,你会不会买?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再想一想’。但如果问你现在愿不愿意去坐一次无人驾驶汽车,绝大部分人都同意。”王劲说,普通人对于试乘无人车的意愿远大于购买意愿。

“无人车如果由平台来推动批量,还将大幅降低无人车和平台自身的成本。”王劲给出一组数据:如果无人车系统能够取代司机,出租车的每公里价格能降低一半,从2.3元降到1.15元,并且还能保证很大利润空间。

而在此前举行的2017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与会专家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未来交通”的筹码押在“无人驾驶”上,希望通过技术来解决目前公共交通面临的种种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王云鹏表示,我国在去年1月就推出了“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将在杭州、北京、重庆、武汉、长春等五个试点城市率先实行。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只有人工智能发展到与人脑可以比拟的“强智能”水平,人类才能完全放手将交通运输交给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