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详解智慧交通的多元方案以及挑战
发布时间:2017-10-26 分类:交通百科
我国智慧交通运输发展至今已有不错的成果,而智慧运输除了带来更方便的使用体验,同时也是为了提升整体交通的效率。但是若要舒缓高峰时间涌入城市的拥堵问题,首要仍是要减少汽车入城数量,让上班族通过搭乘公共运输工具、步行或骑乘脚踏车,降低自行开车机会,并让城市发展走向绿能、永续与友善的智慧城市。
门到门的信息,方便上班族运输需求
解决城市高峰时间涌进大量车流的方式,需透过上班族们舍弃开车进城。然而智慧的公共运输系统如何让开车或骑车的上班族放下汽机车钥匙,门到门的信息连接方便性即是重要决胜点─从门前出发到最后目的地门前抵达,以即时动态规划,无缝让上班族对上班路线的掌握能更为精准。
以上班族为例,步行至公车站的预估时间5分20秒,公车3分5秒到,公车行驶到捷运站约14分钟,走过去地铁3分34秒,1分43秒后地铁会进站,地铁抵达约10分20秒,出地铁站后骑乘共性单车至公司需6分45秒,每个衔接点都能清楚标示时间,提供使用者完整门到门的资讯。一般而言,上班族对交通的需求通常是最快时间、最短距离,不过现在提出的多元选择的出行方式强调,在空间上不同需求的路径规划可提供使用者多元选择、弹性运用。
多元方案:以价制量、整合收费、共乘机制
因过多汽车涌入城市所造成的交通拥堵,英国伦敦在第一任民选市长开始推行进城车辆征收拥挤费的政策时,引起全世界的瞩目。但事实证明,这个透过车牌自动辨识系统进行收费的机制,由一开始的每车每天5英镑已经提高至11.5英镑。实行后的确降低20%车辆进城,交通获得改善,市区的空气品质提升了,而付费的人也因此获得更好的行车环境。根据分析,降低的20%中,15%是由大众运输进城,其他5%则以走路、骑自行车或是就近于住家附近购买商品。由智慧停车技术让使用者付费,让交通工具付出运输该负担的成本,让大众运输能发挥真实效益。
智慧运输的核心:交通安全
原有的智慧运输永续发展,加上智慧运输道路安全与智慧运输整合多元系统解决方案形成三大主轴。其中道路交通安全议题应是智慧交通的最基本核心。每年道路安全事故对生命、对经济都是一笔巨大的损伤。全世界一年车祸死亡约130万人,随着车辆不断增加,联合国与世界卫生组织更预计到了2025年全球每年将会有250万人因车祸而死亡,因此在智慧交通运输的发展目标上,交通事故的预防更为重要。
日本曾于2013年世界智慧运输大会宣布,希望由智慧运输、车辆工程与道路设计,能在2020年达到无人因车祸死亡的目标。日本对驾驶的行为相当重视,除了自动侦测驾驶是否有精神不济、疲劳或是玩手机等状况,并透过路口的安全监控分析,帮助降低15%的肇事率。而全世界十大先进国家中车祸死亡率最高的美国则与澳洲实行世界卫生组织推动的减半计划,希望将一年因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在2020年能够降至一半以下。
尝试在多数常肇事的路口与路段,透过交通大数据与行为科学分析可以找出肇事原因。有些可由道路工程修正设计,减少因设计不良而产生的交通事故;或装设相关感测仪器,找出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让用路人面临可能肇事风险时,收到预警与提醒,以采取如降低车速等安全措施,才能够降低复杂交通环境中的安全威胁。
智慧交通的原理及挑战
运输应用
在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城市繁华区,往往会因为交通拥堵而耽误时间,如何有效进行交通管制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智慧交通控制系统和车辆侦测器会提供安全、自动、即时的交通信号管制与车流量侦测,安全有效的疏导车流,确保车辆通行顺畅。道路交通资料收集系统为交通管制重要一环,为执行道路交通管理应具备的基本设备,所有交通管理策略必须依赖资料收集系统的资讯,才能制定与执行交通管理策略。资料收集系统除了具有提供即时资料的功能外,长期所搜集的历史性资料能够提供交通规划单位作为拟定交通管制及规划的基本资料。
面临的挑战
现有智慧交通控制系统的管理,主要是以专线连结为主,新增信号控制器的管理,除非在规划之初即完成布线建置,否则需要进行开挖及架线工程,此部份占工程款大部份,现有管理单位所常遇到问题即是专线断线,原因大多是道路开挖或是积水等其它因素所造成,但此等因素须待相关事业单位进行修护,常有缓不济急之情事发生,因此常常须借助人力辅助控制灯号。
而一般的车辆侦测器包括感测器及终端控制器两部分,终端控制器为介接前端的感测器,将车辆资料运算处理,并与控制中心的中央控制器作通讯连线,将所收集的侦测资料即时或定时传回交控中心之资料收集处理设施。通讯采用数据专线方式传输,然而数据专线的架设,需要路面开挖,较偏远地区无法架设,造成设置上的困扰。专线断线时,资料亦遗失,需要昂贵的资料收集器,系统建置时需要庞大的开发。
智慧交通控制系统的原理
智慧交通控制系统和侦测装置直接透过介面连结,在交通控制系统方面完全不需更动现有设定及撰写相关程式即可连接,设定依照交通信号通讯协定及资料格来作资料传输,另可针对主管机关所需求的状况作筛选,以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资讯,透过4G/GPRS系统与Internet,将数据传回行车控制中心。
在侦测装置读取方面现场所选取的资料,系统除了可以减少开挖及设置上的困扰外,快速建立侦测站,运用协定分析方式,与车流侦测系统结合,将传来的大量资料分析成一笔笔的资料再经由4G/GPRS网路及Internet将传送至交通管理中心。除传输车辆侦测资料外,同时透过侦测不断电系统,可告知管理中心现场供电状况。交通管理中心结合其它系统所获得的资讯,制定与评估交通控制策略,并将相关资讯传送给用路人,以达到运输效率最大化及提升运输安全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