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重庆渝中:优化出行环境 着力打造智能交通

重庆渝中:优化出行环境 着力打造智能交通

发布时间:2018-08-07 分类:行业资讯

伴随着很多技术的不断落地,我们正处在智能化的时代,建设智慧交通控制系统,打造解放碑地下环道,支持研发本土网约车服务平台……近年来,渝中着力打造智慧交通,不断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切实优化公共出行环境、积极打造智能交通“样板间”,为建设畅通渝中,实现便捷出行奠定了基础。

信号灯善“思考”

治堵保畅很给力

经常路过两路口环道的驾驶员可能会发现,不同时段通过该路段,等待红灯的时间会有所不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据区交巡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就是会“思考”的区域自适应控制系统自动调节的结果。

原来,为了缓解两路口地区巨大的交通压力,区交巡警支队在智能化信号灯系统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区域自适应”控制,可通过地磁感应线圈统计流量,推算环道的交通拥堵情况。

当交通流量尚未达到饱和时(车速在每小时30至60公里),系统执行基础配时策略,尽量使车辆能一次性通过多个信号灯路口;而当流量达到饱和以后(车辆时速低于30公里每小时),信号控制的目标切换为“调流”,执行“配时跟着流量走”策略,红灯和绿灯长短由信号灯根据具体流量自动选择最优方案。

采取区域自适应系统后,两路口环道的通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环道运转顺畅有序,高峰时段的通行能力由3300余辆/小时提升至4000余辆/小时,平均车速也由15公里/小时提升至18公里/小时。

事实上,除两路口环道外,我区还在上清寺环道、牛角沱立交等车流密集处启用了区域自适应系统。“该控制系统的投用,不仅提高了通行率,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区交巡警支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环道交通流量大,以往就算平峰时也需要2、3个民警现场疏导交通,而采取该系统后,平峰时段不需要投入警力,也能够保证正常有序通行。

地下环道部分通车

有效缓解停车难

“解放碑商圈很多地方是单行道,停车较为困难,每次我都会预留40分钟停车时间,自从解放碑地下环道投用后,早上都可以多睡会儿觉了。”每个月都会前来解放碑拜访客户的市民唐先生告诉记者,自从解放碑地下环道投用后,他通过地下环道驶入商圈对应车库的时间,从之前的40分钟,缩短到现在平均只需要10分钟。

解放碑地下环道是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旨在有效缓解路面交通压力,尽可能改善停车难问题。工程主要由智能运管系统、智能监测系统、智能消防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停车系统等组成,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对运管、消防、交通等实行智能化集成管理,是智慧交通建设的“样板间”。

环道全部建成后总长度约6.3公里,由“一环、七联络、N连通”组成。“一环”是指在地下20到60米的空间,开通一条单向双行循环道,具体为“临江门—较场口转盘—新华路—中华路—五一路—临江路—临江门”;“七联络”包括三进三出和一条双向进出道,分别连接北区路、嘉滨路、解放东路和长滨路;“N连通”即通过多条地下连接支洞将解放碑核心区域26个地下车库连成一体,串联近2.1万个车位。

整个工程建设分为三期,目前已完成一、二期,已建成4.5公里,连接并投入使用8个车库,串联停车位约6000多个。建成的线路设有两个入口、一个出口,即:北区路入口(位于临江门佳家玺旁)、储奇门入口(位于长滨路接储奇门行街处)、解放东路出口(位于解放东路西三街处)。截至6月3日,共计驶入车辆571479台,日均流量约为2500台次。

地下环道全部建成投用后,将凭借大数据智能化管理手段,把解放碑核心区域26个地下车库整合成一个大型地下智能停车场,实现高效共享。来自江北、南岸、沙坪坝、九龙坡等方向的车辆,均可经环道到达解放碑核心区域,停靠在最理想的停车库,既能充分发挥长滨路、嘉滨路和两江大桥的交通功能,又能极大地缓解路面通行压力。

网约车平台上线

打车省心又方便

每逢暑假,对于家住大溪沟街道红球坝社区的单阿姨来说都是一段特别繁忙的日子,由于女儿女婿工作繁忙,接送外孙女上培训班的事情就落到了她和老伴身上,由于天气炎热,打车出行是她最主要的出行方式。

“我家在背街小巷,出租车很少来,一般都是在手机上预约。”单阿姨告诉记者,她最满意的打车软件是刚刚上线不久的网约车平台,定位准确,来得及时,几乎没有出现过司机找不到路的情况。更贴心的是,每次回家时,尽管家门口路比较窄,司机都主动把她们送到家门口,既省心又省力。

提高运力,提供便捷可信赖的打车服务,打造智慧交通,方便市民出行,既是渝中推进城市智能化的首要任务,也是每一个国泰人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