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青岛打造市级智能停车一体化平台,缓解停车难
发布时间:2018-07-26 分类:行业资讯
2018年7月10日,青岛市智能停车一体化平台项目运行情况,据通报,经过一年耕耘,截至今年6月,青岛市智能停车一体化平台一期建设完成,共接入200余个停车场、8.58万余个停车位,开始为缓解城市“停车难”发挥作用。
接入200余个停车场
“停车难”是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难题,困扰着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2016年8月,青岛市政府专题会议明确了“一个信息平台、一个运营主体、一套技术标准、一套服务体系和管理规范”的工作思路,由青岛市城乡建设委牵头开始青岛市智能停车一体化平台的具体建设。
2017年7月,青岛市智能停车一体化平台项目正式上线,一年以来,该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级智能停车一体化平台示范项目”入选2017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示范工程类科技计划,并被评为2017智慧青岛十佳典型案例。
手机下载APP,点击“我的附近”,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周边停车场所处位置、空闲车位、营业时间以及收费标准,还可以看到附近充电站的位置以及空闲充电桩数量,直接导航过去,方便又快捷。
截至今年6月,青岛市智能停车一体化平台一期建设完成,停车APP运行稳定,共接入停车位8.58万余个,停车场217个,充电站307个,充电桩2400个,申请软件著作权8项。目前,平台接入的停车场类型涵盖商业、交通枢纽、医院、政府单位、综合体地产、专用停车场等。
挖掘空间资源加快建设
除打造线上停车软件,还充分挖掘停车资源,加快停车场建设。
地处台东商圈的沈阳路23号,原为染织厂闲置厂房,内有大量违建。7月初,为缓解台东商圈老城区停车难题,进行多次实地勘查与沟通后,与台东街道办相互配合,将该地块进行土地平整,规划建设停车场,建成后最多可提供停车泊位400个,预计在今年9月份投入运营使用。
地处海云庵商圈的兴隆路115号地块,为原海珊集团下属企业海珊毛衫制品有限公司厂区,厂区北面部分土地空置。为缓解商圈周边无停车位且乱停车现象严重问题,经过多次现场走访勘查,决定将地块进行规划改造,平整后可提供车位数150至160个,预计在今年7月投入运营使用。
这只是青岛挖掘土地资源加快停车场建设步伐的一个缩影。在过去一年中,为增加停车资源,充分利用旗下全资控股及参股的300多家企业的闲置厂房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建设各类停车场,为市民停车提供方便。
目前,着力解决城市商圈停车难的示范项目——李村商圈智能停车系统已经投入运营、效果良好;青医附院东部院区地下停车场已经投入使用;着力解决青医附院江苏路院区周边停车难的禹城路地下智能立体停车场,预计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营。
“共享停车”盘活闲置车位
城市停车难,一方面存在停车设施总量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大量停车泊位没有被有效利用。由于停车场建设存在周期长、投入使用相对较慢等客观原因,因此,如何盘活存量停车资源、提高停车场利用率,是解决停车难和城市交通拥堵的当务之急。
为更好满足社会停车需求,充分发挥智能停车一体化平台作用,优化了智能停车一体化平台的子模块——“共享停车”。通过共享停车、无感支付等多种业务模式,不仅能缓解用户停车难,提高业主车位利用率,还可有效解决停车场乱收费、违法车辆进出以及停车场建设规划、交通诱导等一系列政府关注的问题。
用户通过APP点击共享停车,便可查找相应的共享停车剩余车位。如有剩余车位即可选择购买日、月、年等共享时段的共享车位,当超过共享时段将按照正常收费方式进行线上或线下收费。
截至目前,完成老年活动中心停车场和云南路街道办事处停车场等共享停车项目;与崂山区交警合作,完成天宝国际停车场、高科园装饰城停车场和锦街停车场等共享停车项目的基础上。
其中,青纺联位于市北区馆陶路2号,周边都是高密度、道路狭窄的老旧小区,停车位供不应求。为缓解现状,此处停车场地晚上下班之后有所空余,将为老百姓提供一些共享车位,共享停车数量为40个;托管中心位于市南区宁夏路112号,为缓解停车难题,托管中心院内停车场盘活既有停车资源,向周边居民提供共享车位,车位数量为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