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停车难”成“老大难” 看武汉如何让智能交通换新颜

“停车难”成“老大难” 看武汉如何让智能交通换新颜

发布时间:2017-06-06 分类:行业资讯

“停车难”问题成“老大难”。周末出去玩,不再是考虑哪里风景好,而是哪里好停车。为了破解停车难题,行业专家纷纷献言。下面是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陈琳在“城市智能交通创新发展论坛”上的发言——停车位紧张、供需失衡,管理思路何在?

供需失衡,违法停车现象普遍

先来看一组数字: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45万辆,停车泊位88万余处,道路临时停车泊位4万余处,停车泊位缺口接近150万处。

全国来看,36个大城市的交通违法处罚中,机动车不按规定停放违法行为占全国交通违法总量的13.89%,2015年占14.2%,并且连续两年位列各类交通违法处罚之首。

智能交通

源头管理,违法停车现象普遍

问题当前,人们常说的“源头管理”究竟是什么?武汉交警认为通过有效诱导,让该进停车场库的都进场内,再与严格的“违停执法处罚”结合起来,更好地引导规范市民停车行为,既能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也能让道路交通更加有序。

于是,武汉交警通过实现行车停车双诱导,确立了这样一条工作思路:用互联网思路盘活停车资源,通过联网整合全市停车信息,打破信息不对称,缓解市民停车难问题。

信息整合,如何“智慧”管理?

信息整合,听上去很常见的一项工作,但却有诸多难点。最突出的就是如何让信息更加有效用,“智慧”的静态交通管理显得尤为必要:

所谓“智慧平台”,是武汉市的机动车停车管理系统。该系统分为二期建设,第一期重点在于信息接入,包括实现基础信息管理、空余位展示和实时进出车辆查询三个功能,不仅为停车管理奠定基础,也为治安防范、打击破案、嫌疑车辆布控提供了有效的线索证据。

第二期重点则在于活用信息,把停车信息与违法停车的信息、与动态轨迹的信息、与车辆归属地信息等结合起来,综合运算分析,为交警、规划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决策研判的依据。 智慧采集:更新采集设备

所谓“采集”,采集的是剩余车位数和车辆进出场的记录信息,实现这些信息采集的前提是停车场具备一体化的车牌识别道闸。为此,武汉交警实施了“合作一批+改造一批”的接入模式。

“合作”即通过与互联网停车企业合作,从其平台直接采集数据;“改造”即利用政府资金投入,对一些无法进行数据采集的老旧停车场,采用升级高清车牌识别摄像机、新增采集设备等方式,确保数据的统一有效。

智慧发布:线上线下并行

智慧发布,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线上,即市民通过武汉交警APP“易行江城”中的“武汉停车”模块,输入到达目的地,实现周边停车场空余车位信息查找、指针定位、行程规划、地图导航前往等功能。线下,即采取市区两级建设诱导屏的模式,覆盖商圈、医院、风景区等交通热点区域,提供出行停车诱导服务。

老生常谈,何种挑战仍在?

所谓智慧停车,究其根源就是整合,整合数据互联互通,并确保联通后的数据质量稳定。运用此类信息化手段来进行交通管理并不少见,这样一个常见方式背后究竟还有多少阻碍和挑战?

停车场自身智能化程度参差不齐

政府部门在做停车信息联网整合的时候,必然会依赖停车场自身的智能化程度,停车场的车位精准采集是政府进行精准诱导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停车场类型不同、种类不一,公共和私有的停车场智能化程度差异非常大,整合难度极大。

停车产业现状呈现小、散、乱特点

整合停车场信息,还需要停车场设备厂家提供技术支持。但是,目前停车行业处在新旧交替时期,且行业对技术的门槛要求不高,呈现小、散、乱的行业现状,导致政府职能部门在整合数据时,面临“多头合作、多类型整合”的难题。

整合企业选择与数据质量维护面临挑战

停车场权属很复杂,设备不统一,要整合全市信息,需要一个企业来代替政府充当升级改造和信息整合的角色,该企业需要同时具备“整合协调能力、停车行业技术、公安技战思维”。

同时,数据质量的维护是一大突出难题。停车数据受前端干扰因素太多,经营管理方又没有主动维护数据的动力。现阶段,武汉交警的思路是通过引导资本在交通管理信息应用方面发挥正向作用,最终形成统一入口的停车支付体系,确保数据质量的稳定。